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6 14:49:25    

春秋时期养由基最善射箭,能于百步外射穿指定的柳叶,百发百中,当他射到第一百发时,人人鼓掌叫好,却有一位老者在旁对他说:“你有如此本事,我可以开始教你了!”

养由基有点生气,蔑视老者说:“你有多大本事?能教我什么?”

老者捋须微笑着说:“我不是教你拔箭钩弦,但我能教你不要再射了!再一箭射不中,刚才的一百发,岂不就全完了?”

老者不是教他争胜,而是教他谦让,让才可以戒盈戒满。

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让”?这是为了安全。

宋代的高人林和靖就认为:在大江上张满了帆篷,在平陆上驰骤着快马,没人赶得上,是天下最得意的快事,但也是最可忧的危险。他主张“处不争之地,乘独后之马”,任由别人去嗤笑,却是最快乐安全的。

袁枚也告诉他儿子处世之道说“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大凡猛着先鞭,轻舟似箭,最不能轻忽,懂得早日收敛,才最安全。

基于上述理由,东方文化推崇“让”,像杨椒山的家训里说:“宁让人,毋使人让我;宁吃人亏,毋使人吃我亏。”便成为中国人公认的美德。

当然,中国人也不是不主张争的,全看争的是什么。

例如曾国藩主张:趋事赴公则应该用强的方法争先,争名逐利则应该用谦的方法退让;开创家业则应该用刚的方法争先,守成安乐应该用柔的方法退让。

而黄昶则认为:“让”虽是最优美的德行,但忠孝廉洁的大事决不可让;“争”虽是极漓薄的风俗,但纲常名教的大节不可以不争。

曾说的争先是为了“提得起”,退让是为了“放得下”。

黄说要争的是忠孝名节的人格,其他物欲种种,都可以退让。

此外,中国人主张君要有争臣,士要有争友,用言语来谏诤,能消恶而成善,避祸而迎福,这种争反倒是大吉祥。中国人更重视自我的“争气”,俗语说“家有一争子,胜有万年粮”,争气的子弟才能使父母家族扬眉吐气,比什么财富勋业都可贵,中国人的争,是要争在自我品格的成就上。

相关文章:

【陆珩之林若妍】第2章全文免费阅读09-12

林夜沈墨寒小说<重生复仇:病娇总裁爱上我>全文在线阅读09-12

《老婆是稽查警长》精彩章节推荐:第2章09-12

希姆勒保险柜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希姆勒保险柜机械图解)09-11

XBT保险柜用户售后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XBT保险柜保险柜没电了怎么开)09-11

逗趣家保险柜-全国各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逗趣家保险柜保险柜怎么做)09-11

贾思德保险柜24小时热线(2025)全国统一客服400热线(贾思德保险柜保险柜质量怎么样)09-11

向阳保险柜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向阳保险柜老式保险柜钥匙丢了怎么打开)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