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黄珊 实习生 袁旻
炎炎夏日,湖北交通重点工程不打烊,建设者挥汗如雨抢抓进度。
7月16日10时许,走进位于嘉鱼县簰洲湾镇的汉南长江大桥南岸工地,两个主塔塔肢已“长”到10多层楼高。烈日下,工程车发出轰鸣声,脚下的钢栈桥面微微震动,黄色塔吊长臂挥舞正在吊装模板。

钢筋工李小均冒着高温在高空作业。记者戴辉摄
在中交路建项目部主塔工区长彭叔理的带领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乘坐施工电梯到达30多米高的主塔施工平台,又弯腰爬了5层狭窄的铁梯,来到主塔作业面。原以为在江边的高空下应该凉爽些,却感觉空气灼热黏稠,热浪裹挟着电焊气息扑面翻涌。记者仅站了几分钟,上衣就已湿透。
原来,施工平台上是阳光直射,全无遮挡,加上眼前是一片钢筋森林,10多名钢筋工、模板工、电焊工同时作业,形成热岛效应。

温度计已超过40摄氏度。实习生袁旻摄
“前天下午,工友们做了个试验,把生鸡蛋放在炙热的钢板上,都能烤熟了。”29岁的彭叔理笑着说。他掏出温度计,一会儿,显示温度就超过40摄氏度。
300多平方米的作业平台上,由800多根不同型号的钢筋围成一个矩形。仰视上方,系着5点式安全带的工人正在焊接钢筋和模板。触摸一下裸露的钢筋,表面烫手难触。一位身材健壮、皮肤黝黑的工人正拿着套筒扳手,熟练地为4厘米粗的钢筋紧固套筒。汗水浸透他黄色的工装,勾勒出盐渍印记。
“这是我们的钢筋绑扎明星李小均,一天能绑扎50多根钢筋,要知道,一根钢筋重60公斤,需要两个人抬。”彭叔理介绍。

工人在钢筋森林里战高温。实习生袁旻摄
此刻,李小均在密布的钢筋森林中敏捷穿梭,手持滚烫的扎钩,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并用尺子丈量钢筋的垂直度。豆大的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滚落,砸在钢筋上“嗞”地一声轻响,迅即消逝。“钢筋晒得烫手,但绑扎一点不能马虎,这可是大桥的筋骨,我们要求误差为毫米级。”他抹了把汗,打开瓶盖,仰头喝下一大口凉茶。
降温用的鼓风机隆隆作响,休息区并排摆放着10多个1.5升的大水壶。中交路建项目部为一线员工每天准备两桶凉茶和冰镇绿豆汤,以及藿香正气滴丸等防暑物资。7月起,300多名工人的作业时间改为5时30分至11时、15时30分至19时。

高空焊接钢板。实习生袁旻摄
41岁的李小均是安徽合肥人,作为班长,他带领着一支50人的团队坚守一线,足迹遍布大桥工地。安全帽下,是一张张被晒得通红却写满专注的脸庞。
“从业16年在全国各地干了10多座桥。”下班后,李小均每隔两三天就会给远在合肥的两个儿子视频通话,讲述自己在湖北战高温的故事。儿子为他第一次参建长江大桥感到自豪,还将他在湖北建桥的故事写进作文里。

汉南长江大桥主塔节节拔高。通讯员黄珊摄
彭叔理介绍,尽管遇到连续高温,但大桥建设脚步不停歇,主塔仍以每天近一米的速度“长”高,目前高度已达37.5米,计划在明年初实现封顶。
汉南长江大桥是武汉第13座长江大桥,也是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设计为主跨为1600米的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该项目计划2027年建成,将对完善湖北高速公路网络体系结构、优化长江过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汗珠砸钢筋“嗞啦”消失 汉南大桥建设者高温下勇刷进度条07-17
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刚刚,临沂预警升级!07-13
登上热搜,死亡率超50%!这种病有先兆07-09
果然视频|路边树木因大风“折腰”,消防员快速处置恢复交通07-08
关注刘诗利,不应止于鸡汤叙事07-08
横岭大桥箱梁架设完成!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按下建成通车“加速键”07-07
山西省临猗县发布高温黄色预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