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道·闽宁协作丨湄洲“提灯人”六盘山上点亮梦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8:04:00    

2025年7月13日《福建日报》第05版

沙与海,山与川,总有人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愿你们永做同心的‘莆田人’、莆田的‘同心人’!”近日,宁夏同心县第六中学的欢送会上,同心县教育局副局长苏润军道出了对7名莆田帮扶教师的不舍与认同。

“这三年,是我职业生涯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时光。”两天后,在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组团式”帮扶欢送座谈会上,帮扶队长施风荣动情告白。

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

自2022年国家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来,来自莆田一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城厢区南门学校、莆田第五中学等一批批莆田教师跨越2000公里来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通过本土式帮扶、专业引领、成立“同心班”示范带动等创新实践,推动受援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走出“千里同心育人才”的教育协作新路,谱写着动人的新山海情歌。

结对帮扶,硕果盈枝

虽已是暑假,同心职校的校园里,施风荣的身影不时穿梭在实训车间、教研室与档案室之间。离返程的日子越近,他的脚步愈发匆忙——优化最后一份专业培养方案、检查实训设备的维护记录、将三年来精心整理的帮扶档案细致归类……

作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挂职同心职校校长,施风荣深知,这最后的冲刺,是为了将帮扶的成果扎得更深、更稳,让这片倾注了心血的土地能持续焕发生机。

2018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同心职校建立结对。2022年8月,施风荣带领杨建辉、陈祖荣等教师组成首批帮扶教师团队抵达同心县。

彼时同心职校刚创校不久,从管理制度到专业设置,从如何与企业打交道到学生实训怎么开展,许多环节和流程都十分不成熟。施风荣结合多年办学经验,很快将帮扶的焦点锁定在专业对接产业上:“得让娃们学的东西,是这片土地上用得上的本事。”

随后三年,施风荣帮扶团队引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优化数字媒体、机械工程等专业课程,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办“湄职同心班”探索协同育人模式。这些扎实举措的实施,有效地助力了这所年轻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这一协作模式也延伸至创办于2008年的同心县豫海中学。面对生源薄弱、师资年轻等困境,与豫海中学结对帮扶的莆田一中校长朱建亭将先进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实施全员教学基本功轮训;创新“班级周记”“站立式”早读制度;丰富社团活动,打造县域高中体育科技特色办学。

在朱建亭等教师的指导下,豫海中学积极学习选科指导、走班教学、教务教学管理等福建经验和做法,适应新高考改革。2024年高考,同心县理科状元花落豫海中学,前10名豫海中学占9人,前20名占17人;理科应届生上500分人数,位居全县第一。“今年豫海中学高考斩获同心县文理科双状元。”朱建亭欣喜地说,这正是闽宁“组团式”教育帮扶精准嫁接、硕果盈枝的有力见证。

跨越山海,联合办班

一把剪刀游走,宁夏尕妹子的盖头纹饰跃然纸上,连绵起伏,巧妙地与另一头的湄洲女相连……这幅名为《山海连襟》的剪纸,是同心职校2023级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周萍的作品。

“我想把它送给‘湄职同心班’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教导。”得益于两校2022年3月共同启动的“湄职同心班”项目,今年5月,周萍与平面设计、动漫专业的30名同学一同前往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

“同心职校定期选派学生到湄职校学习,湄职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在学生技能实操、学生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指导。”湄职校信息技术产业系党支部书记周波介绍。“湄职同心班”探索出“专业班级成建制访学”和“技能竞赛集训”两种联合培养模式,自开班以来,共有283名来自同心职校的学子到莆田访学并形成常态。

“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前期夯实语数英和专业基础,后期深入实训室操作先进设备。”第四期机电班班主任朱宁表示,湄职校的优质师资和实训条件,让学生在岗课结合中练就真本领,为竞赛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校内定向培养结合校外企业参访,“湄职同心班”显著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带动同心职校技能竞赛成绩飞跃。2023年宁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以“同心班”为主力的同心职校斩获佳绩。学成归来的学生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整体技能水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教育协作的春风同样惠及普通高中。豫海中学借鉴莆田一中新疆班成功经验,开设“莆田同心班”,两校学生通过体育竞技、艺术交流、研学互访等方式深度互动。同时,学校着力打造体育科技特色,在吴忠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勇夺全市第一。

培育火种,内涵发展

去年2月,帮扶“新兵”周波刚上任同心职校副主任,就接下了申办宁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硬骨头”。

学校首办大赛,时间紧、任务重,周波领着团队一头扎进了“战斗”。制定规程、打磨赛题、安排场地、调试设备、保障后勤……一个多月披星戴月的奋战,硬是把千头万绪捋顺、把重重困难踏平,确保了大赛如期顺利鸣锣开赛。

赛后捷报传来:学校一举捧回28个沉甸甸的奖项,创下了建校以来的最佳成绩。周波感慨:“帮扶不仅是传经验,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强队,激活学校内生动力!”

这种“带不走”的强队如何炼成?答案就藏在教师成长的生动实践中。

“大家动手试试,看看一张普通的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6月17日上午,在湄职校33号楼403教室,来自同心职校的周塞宁老师,正以一段引人入胜的趣味折纸视频开启他的校级公开课“指数函数”。这堂精心设计的课,正是湄职校与同心职校“以老带新”结对成果的一次生动检验。

“课程巧妙融入AI数字人讲解‘截杖问题’,分组学习模式设计,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深度参与,课堂活力十足,展现了周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课后,周塞宁的“师傅”、湄职校指导教师王清娟给予充分肯定。

“来到湄职校后,接触到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得到湄职校资深教师的精心带教,我的授课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周塞宁说。

湄职校教师组对周塞宁老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课。(资料图片)

从“请过来”到“送过去”,湄职校与同心职校以“湄职同心班”“青蓝工程”为纽带,实现师资双向交流成长,助推同心职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40%以上。

发挥莆田市名师资源优势,与同心县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莆田南门学校把“一研一听二学三备四统一”的集体教研模式带到同心六中,通过云上平台,线上开展名师讲座,直播示范课、精品课,展开互动教研;在豫海中学,所有支教教师均参与“一对三”师徒结对,成立联合教研共同体,实现师资共享……三年来,莆田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通过精准送培、借力引智、名师领雁等方式,助推“组团式”帮扶效果最大化,让桃李通达山海路。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文章: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徐永胜任主任07-13

一道·闽宁协作丨湄洲“提灯人”六盘山上点亮梦想07-13

晚潮|海有介虫,厥名曰鲎07-11

优秀!东胜教育获全国同行点赞07-07

山西学前教育阶段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领取人包括→07-04

从大水漫灌到科技节水 银川农田实现“喝少产多”的绿色蝶变07-02

“生源荒”倒逼幼儿园转型07-02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