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历史性5月暴雨:呼和浩特这场雨连破3项纪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1:21:00    

5月22日1时许,呼和浩特出现降雨天气,根据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赛罕区国家气象站5月22日单日降水量达61.7毫米,不仅打破该站1998年保持的5月单日降水记录(41.5毫米),更以月累计100.9毫米的雨量刷新历史同期极值。接连打破5月历史同期“单日降水量最大”“月累计降水量最大”“降雨持续时间最长”3项纪录。这场看似雨强温和、实则暗藏威力的持续性降水,为北方城市应对新型暴雨模式提供了重要样本。

据气象资料显示,这场持续近30小时的降水过程平均小时雨强仅2~3毫米。但正是这种“细水长流”的特性,使得累计雨量最终达到暴雨量级(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相较于夏天常见的短时强降水,此类持续性降雨更易引发城市内涝、农田渍害等次生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方地区正面临极端天气常态化挑战,近年来尤其呈现出“非汛期降雨增多、降水形态多样化”的趋势。对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气象局提醒公众收好这份暴雨应对指南:

警惕“温水煮蛙”式降水,持续降雨期间应定时检查房屋地下室、地下车库等低洼区域,建议每隔2小时查看一次积水情况。商铺经营者可在门槛处放置可拆卸挡水板,家庭备用防汛沙袋应置于易取位置。

构建“立体化”预警网络,除关注气象部门预警外,建议公众通过“天气雷达”类APP实时查看降水云团动态。当发现雷达回波图上出现持续红色、黄色区域覆盖时,需提高警惕。

科学规划出行路线,遭遇持续降水时,建议优先选择地铁等地下交通与高架路段结合的方式出行。驾驶车辆应避开下凹式立交桥。

防范“雨后滞后性”灾害,降雨结束后24小时内仍需注意边坡护坡、老旧围墙等次生风险点。建议相关部门重点排查墙体裂缝、树木倾斜等情况。

特殊群体“定制化”应对,独居老人家庭可安装智能水浸报警器,与子女手机联动;地下室住户应准备“应急逃生包”,包含救生哨、高亮度手电筒等求救工具。

这场刷新历史纪录的5月暴雨,是气候变化的警示钟,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常态下,唯有将科技创新与传统经验结合,方能筑起守护生命财产的安全堤坝。


来源:草原云·北方新报

相关文章:

历史性5月暴雨:呼和浩特这场雨连破3项纪录05-24

温度记|广东多地降水“面散点强”,今年“龙舟水”偏爱周末下?05-20

东皋沂评 | 移风易俗“轻装”行,文明新风“潮”我看05-13

北京全市降雨量已达大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这些区域!预计结束时间——05-09

合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05-08

关注!中国气象局启动暴雨强对流三级应急响应05-07

声音|击败偶像,没有比这更好的致敬了05-07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III级/较重] 【2025-05-0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