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的立案程序如下:
准备资料和证据
整理原被告的个人信息资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
收集相关的继承诉讼证据,如遗嘱公证书、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赠与扶养协议等。
书写和递交起诉状
起诉状应包含双方详细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并按照法院要求的格式书写。
起诉状中应明确管辖法院(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住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确定管辖法院
根据继承案件的特点,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动产继承由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不动产继承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提交起诉状和证据
将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提交起诉状时,需预交诉讼费用。
等待法院审查
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在七日内对符合起诉条件的遗产继承纠纷予以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参加庭审
立案通过后,法院会发送传票,通知开庭时间。
原告应按照传票上的时间准时出席庭审,并在庭审中提供证据、进行辩论。
和解与判决
若庭审中双方有和解意愿,可以在法官主持下当庭和解。
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履行义务,原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
在进行继承纠纷诉讼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起诉状和证据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注意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起诉。
相关文章:
网约车出事故,停运损失谁赔?08-18
“党爱育苗之家”的法治温情08-15
打车遇司机绕路1.5公里,乘客索赔648元,法院判了!07-27
市中级人民法院预拘留公告07-25
最高法发布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新规拓宽买房人保护范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