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敏
近日,广元市利州区迎来一场大雨。在东坝街道人口计生大院,雨水顺着透水路面渗透到地下或顺势流进下沉式花园,曾经积水湿鞋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广元市中心城区拥有独特的“四山四水抱一城”山水格局,但这也使得城市在面对外洪、山洪与本地降雨叠加的情况时,面临严峻挑战。加上不少老旧小区存在排水管网破损、雨污合流、功能布局混乱等问题,遇到大雨天气,往往会出现积水内涝。最严重的时候,当地有老旧小区积水超1米深。
为解决群众诉求,广元抓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契机,对中心城区89个老旧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如今,这些老旧小区从“老大难”蜕成了“新标杆”,为广元聚力打造地河谷型海绵示范城市、增强城市韧性打开探索思路。
“雨天看海”成回忆
修建于1985年的人口计生大院是当地老旧小区中的典型点位之一。因年久失修,小区内路面不平,每逢雨天道路积水严重。“只要一下雨,进出一脚脏水。”该小区业委会主任袁泽福在这里住了二三十年,感受十分深刻。
2024年2月,该小区启动“海绵化”改造工程,地下整改污水管网,地面铺装透水砖,占据空间的树木也被修枝、移栽。今日,记者在该小区内看到,原本破损坑洼的路面变成了干净的蓝灰色,墙边、楼边重新规划了停车位,整个小区“年轻”了不少。

广元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雨水花园。张敏 摄
利州区南河街道玖合苑的居民迎来的变化更大。1年前,玖合苑还是独立的9个小区院落。2024年4月,9个小区通过海绵化改造合而为一。
“拆了围墙,重新整合了排污管网、消防通道,新建了下沉式绿地。”南河街道办副主任胡国锋介绍,过去9个小区“只扫自家门前雪”,排污、停车都是大难题。改造后,整个片区新增公共空间3600平方米,新增车位约100个,大家茶余饭后有了新去处;地下新建的2100平方米海绵设施,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雨天内涝、污水积聚等问题。
居住品质提升的同时,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渐显现。据利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初步测算,目前,2024年海绵化改造的89个老旧小区,平均房价上涨12.7%,信访量下降超60%,“雨天看海”彻底成了回忆。
近六成径流水消纳利用
对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不仅是改旧,更是创新。
“雨水通过楼间雨水管网、地面排水系统全部汇聚到这里,可以实现雨水的有效消纳。”在利州区世纪景苑小区,利州区住建局住房中心主任王国耀指着位于小区中心位置的花园告诉记者。
这座花园里种植着各类耐旱、耐涝的植物。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流入花园,地面雨水也会透过透水铺装渗流到地下、再经旱溪引导汇聚到花园,进行自然渗透和消纳。降雨量过大时,花园边缘的溢流口会及时将多余雨水引入雨水管网,确保小区不积水。
为了更好地监测海绵化设施对雨水消纳的情况,住建部门还在该小区安装了两台雨水径流监测仪器。“测量雨水流入的径流量和消纳量,得出单位面积海绵化设施的消纳能力,为以后的海绵化建设提供参考。”王国耀说。

广元住建部门在世纪景苑小区试点安装的雨水径流监测仪器。张敏 摄
经测算,海绵化改造后的世纪景苑小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0.02%,有效控制约18.22毫米降雨量。这也意味着,该小区有近六成的径流水可以通过海绵化设施被消纳利用,不白白浪费。
截至目前,广元市主城区已完成89个小区建设任务,建设完成16.4万平方米透水铺装,5500平方米雨水花园以及8300平方米下沉式绿地,改造后的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达到65%,45公里雨污分流管网让路面不再积水。同时,通过海绵化改造,累计减少雨水管网约9000米,节约经济成本710万元。
2025年,广元市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仍在继续,将有165个城镇小区的居民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相关文章:
市州观察丨广元:89个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更强城市韧性05-12
高铁站乘客突然跳台卧轨 客运员与热心乘客10秒生死营救05-08
【诗意永登】永登春雨记05-05
2025年古蜀道徒步游启动04-24
广元市民政局赴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调研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