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电影主角都化身成“小美”“小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23:00    

拆条、解说、混剪、二创……影视衍生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一直颇受欢迎。曾有人统计,影视衍生内容贡献了短视频平台34.7%的流量,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点击量,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从内容上来看,影视衍生短视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梗概类短视频,以提炼故事情节为主,往往截取主要人物和主线故事,快速交代剧情;另一类是赏析类短视频,多选取几个特定视角,结合影史的脉络和市场表现情况,分析影片主旨、风格技巧、哲理思考等。

当下社会节奏加快,筛选信息、选取影片的难度不断增大,短平快的梗概类短视频把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压缩到几分钟,让观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了解主要情节,符合小屏移动观看的特点,满足了碎片化的观影需求。不少人习惯了先看完相应的梗概类短视频,再决定是否看完整的作品;也有很多人把看梗概等同于看电影,满足于这种几分钟即可观看一部影片的体验。

然而,由于视频时长的限制、对流量热度的诉求,梗概类短视频为求快求简,会用固定的故事模板去强行套讲各类影视剧,使用标签来框定角色,比如把人物简单划归为“好人”“坏人”,女主角一概化名“小美”、男主角则以“小帅”来指代。为吸引注意力,还倾向于凸显影片里有争议的情节,加以断章取义的解读。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其感染力的释放需要各类视听手段高度协同。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升华主题的效果也要通过影视剧的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观众从《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来自一幕幕宏大壮阔、艰苦卓绝的战争场面;《你好,李焕英》让人感动,并不是因为复杂的剧情或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诸多真实、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第二十条》表现出法律与正义的力度和温度,离不开结尾检察官那段掷地有声的陈词和精湛的表演。再精彩的梗概类短视频也无法替代影视剧视听效果、镜头语言、表演艺术、叙事细节等带来的高品质审美体验。

事实表明,当观众纷纷为了好作品走进电影院观影时,关于影片的赏析类视频,以及制作纪录、幕后故事、主创访谈等纪实类视频的关注度和点击量会不断上升,梗概类短视频反而遇冷。这意味着,电影的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在短视频时代不会被取代,影院观影带来的深度体验反倒更显稀缺和珍贵。(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当电影主角都化身成“小美”“小帅”05-27

5月26日起,太原视频快处调整时间05-26

将苗侗风情搬上银幕!黔东南人文电影《稻花鱼》筹拍启动05-23

这些表情包不能再随便用了!有人赔了5500元……05-18

收好这份世界田联接力赛观赛指南!提前入场有视觉大秀预热05-10

贵州拍戏遇冰雹剧组已安全撤离|封面视频05-07

电影关税!特朗普关税大战开辟新战场05-05

视频|当周杰伦音乐遇见艺术,广州这场“音乐绘”助兴“五一”假期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