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闪电热评丨抵制网络烂梗,看看这堂“示范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1:42:00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该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在该视频走红后,这名班主任的行为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可,“什么时候开始拿疾病嘲讽人了?”随后,该班主任表示,经过引导,学生们理解了该词的不当含义,已经停止使用该梗,被嘲笑的学生也获得了道歉。

网络烂梗看似只是过过嘴瘾,其后果却是远远超出了“说说而已”。此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受访家长对此有担心的比例更高,为74.4%。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烂梗”会导致青少年乱用词汇和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而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思考,如同“人能决定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一样,语言,同样也会影响或加剧人的行为。而网络烂梗,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蕴含着负面情绪,长期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熏染”,也容易强化热衷者负面、阴暗的心理。

而当网络烂梗风行校园与教室时,身为教师,必须挺身而出,而不能听之任之。无论是从热爱母语的角度思考,还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关爱之心,教师,都是责无旁贷的。千年之前,韩愈在《师说》中振聋发聩地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强调教师职责的同时,更是将“传道”置于“授业解惑”之前。虽然时代不同,我们对“道”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是,育人,总归是“道”的核心。而怒斥学生以网络烂梗嘲笑他人、挖苦他人,甚至羞辱他人人格,显然也是今天我们“育人”的应有之义。就此而言,重庆的这位老师,在怒斥学生将侮辱性网络烂梗挂在嘴边时,也是给所有为人师表者上了一堂示范课。

我们要求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更应以身作则。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身为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关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管备课、上课、改作业,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发现问题之后,只是感叹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也是一种不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便是“涵养德行、成为‘人师’”鲜明写照。

我们在为这位老师鼓掌喝彩的同时,也应反思的是,面对中小学生热衷网络烂梗,拍案而起的,不应只是老师,家长同样也应挺身而出。虽然孩子的语言习惯并非完全从家庭生活中习得,作为家长,我们也有责任,关注并引导孩子“说人话”。应该“说人话”,或者是引导受众“说人话”的还应包括相应平台。网络烂梗不等于网言网语,更不是接地气。相应平台自身应该守土尽责,从语文角度营造网络的天朗气清。

网络烂梗,尤其是那么侮辱性的网络烂梗,充斥校园,不是小事一桩,因而必须及时遏制。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形成合力,才能更为有效地给这一现象画上句号。(文/范德洲)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相关文章:

闪电热评丨抵制网络烂梗,看看这堂“示范课”09-10

沈阳双陵邀老师共赴秋光盛宴09-10

青海依法处罚一起不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违法行为09-09

牙克石市部署教育领域下一阶段工作 全力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09-01

网络谣言零容忍!82万粉丝网红谎报灾情被处罚08-30

瞰中国|广东广州:夜色下的城市视觉盛宴08-29

非遗文化看甘肃(38)丨黄土凝魂 匠心守艺:七旬老人张云中与甘谷脊兽的半世情缘08-29

只有美团受伤的世界达成了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