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善用“蚂蚁之眼”观察孩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7:10:00    

最近到幼儿园观察孩子的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切身感受:当我坐在教室一角观察时,看见教师和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总想评价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意义;而当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时,大脑放下了评价这回事,孩子的动作、表情和窃窃私语扑面而来,冲击着我的感官和心灵。我不禁思考,观察到底是什么?

在学前教育领域,“观察”一词由来已久,常带有研究和评价的性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长子出生后对其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以此为基础写成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现今指导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也多次强调教育者要做好观察。比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评价部分,强调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平时观察所获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教师的职责,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要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别强调了“持续观察”的作用。由此可见,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种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飞鸟翱翔天空,俯视大地,对全局有清晰判断,象征着宏观视角。蜻蜓几乎贴地飞行,能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象征着中观视角。蚂蚁用身心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气息,象征着微观视角。

这三种视角对幼儿园教师做好观察颇有启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目光所及之处、耳力所达之地,对孩子的观察无处不在。飞鸟之眼能让教师看见整体,对全体孩子的活动状态心中有数。蜻蜓之眼能让教师看见部分,感知到分组或小范围孩子活动的情况。而蚂蚁之眼则更加细微,能让教师捕捉到个体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情绪情感。应该说,这三种视角都有价值,关键看教师如何根据自身立场和需求来选择。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个体。幼儿园教育的美妙,就发生在生命与生命碰撞、心灵与心灵相映的瞬间。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要坚持的一个原则。而与飞鸟之眼、蜻蜓之眼相比,蚂蚁之眼更能让教师触探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状态。

当教师用蚂蚁之眼观察孩子时,会置身于孩子所在的具体情境中,像贴身伙伴一样感知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所说的“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因为此时,教师不仅在用大脑思考,也在用心灵感受。教师只有敞开心灵,才能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需要。而在这样的师幼互动场域,那些打动人的瞬间,即使教师当时没有记录,事后也能轻松自然地回想并写下来,因为那些泛起情感涟漪的细节,是有回甘的。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5日 第01版

作者:纪秀君

相关文章:

善用“蚂蚁之眼”观察孩子05-25

后悔啊!呼和浩特4岁女孩突然确诊,妈妈惊了:真没想到!医生紧急提醒:这种病难以完全根治05-07

一所幼儿园背后有何“浙港情谊”?05-07

2025年烟台黄渤海新区幼儿园秋季招生6471人05-07

惜别!她在上海去世,年仅57岁...作品温暖了很多人的童年05-06

深圳这所幼儿园举办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暨劳动节主题活动05-01

让优秀动画电影陪伴孩子过假期04-30

西安市小学新教材精研精析系列活动在灞桥区东城一小成功举办04-25